布局背后,是对自身资源禀赋、发展前景的清晰认知。在积极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,盐城坚决破除高碳发展的路径依赖,围绕构建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,推动产业模式再造、商业模式演变、创新模式重构。盐城市发展改革委罗强介绍,围绕产业结构优化,盐城将重点打造23条产业链,即晶硅光伏、风电装备等5条地标性产业链;精密结构件、印制电路板、车联网等8条优势产业链;光电显示、集成电路、轨道交通等10条潜力产业链。同时,紧抓能耗“双控”工作,坚决遏制“两高”项目盲目发展,用三年时间对全市3000余家规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,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。
放大世遗效应 系统提升碳汇能力
在大力减少碳源排放的同时,积极提高碳汇能力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必然要求。盐城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:“要在践行‘两山’理论推动绿色转型上示范引领。积极在‘双碳’目标下竞逐新赛道,发挥好湿地碳汇优势、世遗生态优势、新能源产业优势,实现利用生态优势换道超越。”
湿地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碳汇。盐城立足自身优势,有效发挥黄海湿地的固碳作用,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,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,实现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。2019年7月,中国黄(渤)海候鸟栖息地(第一期)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。
|